行业新闻

人民法院对于高度盖然性的认定标准

发布时间:2023-04-28

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实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即人民法院基于对于待证事实的证据,结合其他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的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依法对该事实予以认定。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8条第1款规定了这一证明标准:“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这一证明标准,是在现有证据对待证事实的证明无法达到完全还原“客观真实”的情况下,基于对事物发展的盖然性规律的科学认识所确立的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明规则。它要求人民法院只有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才能认定该事实存在,在达不到“高度可能性”的确信程度时,则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这一规定有助于尽量减少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的可能性。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8条第2款关于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的处理原则,亦体现了这一证明标准的适用:“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上述证明标准并不要求人民法院对待证事实达到绝对确信的程度,从而有利于权利人更容易获得司法救济,并可提高诉讼效率。


我们在理解“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时,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是最低限度的证明标准,是对法官内心确信上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法官不能以此为借口,放弃对其他证据的认真审查和判断,从而达到更强的内心确信,尽可能地接近客观真实。

第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是适用于普通类型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标准,而不适用于所有的案件。为维护社会基本伦理,对于涉及人身关系的案件,应当适用更高的证明标准,这类案件中不适用自认规则,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仍可以要求当事人举证证明。

第三,无论对方是否提出反证,均应适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也就是说,在对方提出了反证时,人民法院固然需要考量双方提出的证据,并依照“高度盖然性”标准对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进行认定;在对方并未提出任何相反证据时,人民法院也不能直接认定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对方自认时除外),仍然应当审核其所提出的证据并结合其他相关事实,按“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对待证事实进行认定。

第四,适用该证明标准认定证据和案件事实时,法官应当公开心证的理由和结果,特别是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充分阐述和说明采纳证据和认定事实的理由。

人民法院对于高度盖然性的认定标准 (qq.com)

下一条:我所谢文强主任受邀作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讲座上一条:没有了!